四川大学法学院
四川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工程”、“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专业获评B+。
四川大学法学院,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内。年,四川总督锡良在原“课吏馆”(又名仕学馆)的基础上创办四川法政学堂,为四川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法学院现任院领导为院党委书记何继业研究员、院长左卫民教授、院党委副书记悦洋老师、副院长刘昕杰教授、副院长谢维雁教授。现在法学院既有全国著名的刑事侦查学周应德教授等老专家,又有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如杨泉明教授、龙宗智教授、顾培东教授、左卫民教授、周伟教授、魏东教授、徐继敏教授、里赞教授、杨遂全教授、杨翠柏教授、陈界融教授、唐磊教授、李平教授,还有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如万毅教授、马静华教授、张斌教授。
法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办学传统,是四川省法学人才培养基地。本科以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理论和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上,除教育部门规定的十四门法学核心课程外,学院还开设了三十余门的选修课,从级开始,试行学分制,并充分利用四川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指导学生在全校范围内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聘请有丰富司法实践经验和精深法学专业知识的司法干部为学院兼职教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组织和开展观摩审判、模拟审判、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
四川大学法学院
四川大学法学院拥有2个“”工程建设平台和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设有17个科研机构。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设有法理、宪法与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诉讼法、国际法7个教研室。本科专业为法学专业,具有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法学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以及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学科教学科研力量雄厚,成果卓著。学科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及各类省部级课题多项。科研成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权威专业期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诉讼法学二级学科,尤其是刑事诉讼法学方向研究水平全国领先,研究成果引领国内刑事诉讼法学学术队伍;宪法与行政法学二级学科特色鲜明,将法学研究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有机结合,撰写的决策咨询报告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国际法二级学科着眼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气候治理等国际重大事件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形成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刑法学、经济法、民商法学、法学理论等二级学科均发展出自身教学研究特色。
四川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二级学科,尤其是刑事诉讼法学方向研究水平全国领先,研究成果引领国内刑事诉讼法学学术队伍。诉讼法教研室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级4人、讲师1人。承担本科生课程《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研究生课程《中国刑事诉讼》、《中国民事诉讼》、《证据学》、《外国刑事诉讼》、《司法鉴定学》等。
近年主持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共7项,与美国福特基金会、亚洲基金会、北美基督教联合董事会亚洲高教基金、香港法律教育基金等中外合作项目10余项,近五年取得科研经费近万元。出版著作、教材近30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的共17项。在学术交流方面,本教研室教师到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德国马普研究所、日本长崎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和研究所进行了学术交流关系,定期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其中包括十余名富布莱特教授。在此基础上还引进了外籍教师为该院师生开设美国刑事诉讼、美国民事诉讼、证据法等法学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