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首流行于上世纪70年代的歌曲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房子,是住所,也是避风港,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了房子才算是有了一个家。
年,是实现脱贫攻坚最重要的一年,从茅草房、瓦房到楼房、洋房,再到如今的高层、独栋别墅.....人们的住房条件和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
今天小编就带你看看江安农村住房的变迁史,感受时代变化。
01
茅草房
很早以前,生活条件差,非常的艰苦,人们都是用土、木头、稻草修建茅草房。稻草当屋顶,竹子编成栅栏再将泥土糊上做成墙壁,但长时间地风吹日晒,稻草也会被腐蚀,遇到大暴雨房顶还会漏水。
随着时代的变革,大部分茅草房已经变成了楼房、小洋房,只有在少数地方还能看见茅草房,大都已经破旧不堪,难以住人。
但近几年,人们对绿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愈发喜爱,也就为茅草房的改造带来了巨大商机,有许多旅游景点专门打造茅草房屋的民宿,供游客住宿。
02
土墙、立材、砖墙瓦房
70年代末,容易漏水的茅草房逐渐被土墙、立材墙、砖墙瓦房代替。
那时候修建瓦房跟茅草房一样,都只有一层,有厨房、卫生间、睡觉的房间,简简单单的一层,却包容了一家几口人的生活起居。
这样的房子,只要房梁没有塌陷,大家都是修修补补地居住,哪里破就补哪里。后面生活条件好了,人们也会买砖块进行修补,现在到乡下也能看见砖块和土墙结合的青瓦房。03
两层楼房、洋房、别墅
九十年代初,大家的生活水平和条件提高了,农村也开始兴起两层的楼房,那个修建一栋两层楼房也不容易,许多建筑材料都只能靠马运输,修建时间非常长。
小编家的两层小楼房是年修建,那个时候交通还不发达,修建房屋的水泥、河沙、青砖块等材料都是由马运输的,当时还是用的预制板做隔层,还没有流行现浇板。随着时代的变化,青砖也变成了红砖,预制板也被摒弃变成了现浇板,外墙也贴起了瓷砖。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方正的两层小楼房逐渐演变成了有样式的洋房、小别墅。
还有的一部分人,选择了在城里买房定居,而乡下的房子基本上都是老人在居住,他们在家里耕田种地,不愿意搬进城里。
再到后来,乡下也跟随*策修建起了新农村,将村民聚集在一个地方,房屋统一风格,村民们不在单家独户,还有公共的休闲广场、娱乐设施供村民们使用。
从不断升级美化的房屋类型中,我们可以看到江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信在县委、县领导的领导下,江安农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将不断提升,也会呈现更加美丽的乡村画卷。
#今日话题#
你家是什么房屋,快来留言讨论吧!
作者:梅妹儿丨责任编辑:一朵朵
欢迎留言评论
点个在看给小编加鸡腿!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