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习近平
到年末,江安县50个省级贫困村中38个贫困村已顺利脱贫摘帽,全县50名第一书记坚持奋战在脱贫前线,带领贫困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种子,以产业发展助力全村人民脱贫致富。
江安微*建将推出专刊,与大家一同走进贫困村,看看如今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贫困村:底蓬镇大田村
特色产业:羊肚菌
概况:羊肚菌是珍稀名贵的食用菌,有“菌中之王”、“蘑菇皇后”的美称。大田村年初试种羊肚菌成功后,于年5月成立股份制企业江安县众旺农业种植公司。今年羊肚菌种植规模扩大到亩,预计产值万。产业以“五环利益”联结模式,实现村集体、企业和群众共同参与、共同获益,羊肚菌基地可提供60多名本村村民务工,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
产业联系人:刘小平
联系
底蓬镇大田村羊肚菌
贫困村:桐梓镇七星村
特色产业:生态竹乡鸡
概况:自年生态竹乡鸡养殖产业项目实施起至今,桐梓镇七星基地累计生产年出栏60羽生态竹乡鸡(其中有奇垦快大青脚麻鸡、奇垦大*花鸡、奇垦天露黑风鸡、奇垦优质麻鸡、奇垦大麻花鸡、奇垦竹乡乌骨鸡);在江安县10个乡镇30个村发展了累计年出栏1.5万羽、养殖大户35户,新增利润万元以上,同时解决了5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就业。
产业联系人:刘洪森
联系
贫困村:蟠龙乡新安村
特色产业:蚕桑
概况:蟠龙乡新安村因地制宜,流转村民土地余亩,年成立江安邦富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桑树15万余株用于养蚕。年合作社将继续扩大规模,硬化产业路,建成10个养蚕大棚,两个种植蘑菇大棚,利用桑枝种植平菇、木耳,努力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链。
产业联系人:肖戡
联系
贫困村:四面山镇普照村
特色产业:小龙虾
概况:四面山镇普照村以“五聚”产业发展模式为引领,创新探索“一虾四养”利益联结模式,创立江安县满堂红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村集体、贫困户资金资源入股,发展小龙虾养殖基地余亩,产值余万,实现集体经济创收近2万元,带动群众增收元。
产业联系人:徐跃刚
联系
贫困村:怡乐镇青龙村
特色产业:食用菌
概况:年,青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沈云伏通过扶贫到户项目资金和借贷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作为产业发展的启动资金,从一个大棚开始尝试种植食用菌。到目前已建成50余亩食用菌种植基地,主要种植品种为竹荪和大球盖菇,该基地吸纳本村建卡贫困户20余人务工,实现年产值85万余元。
产业联系人:沈云伏
联系
怡乐镇青龙食用菌
贫困村:迎安镇平阳村
特色产业:红心柚
概况:平阳村扶贫产业红心柚种植采取迎阳红心柚专合社投资+省级扶贫专项资金入股(由村集体持股份)+农户和贫困户土地入股的模式构建。现种植红心柚余亩,发展社员户,其中贫困户44户,盛产期预计年产量达到50万斤。产业的发展由专合社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监督,工人聘请本村农户,贫困户优先。
产业联系人:冯光炳
联系
贫困村:水清镇板栗村
特色产业:桂圆
概况:水清镇板栗村通过创办村办企业百代坝桂圆公司,发展桂圆亩,吸引村集体、贫困户资金资源入股,由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并在桂圆林下套种大头菜亩,实现长效扶贫和短期增收,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3万元,带动群众增收元。
产业联系人:张卫东
联系
水清镇桂圆林下套种丰收的大头菜
贫困村:江安镇红岩村
特色产业:甜脆柿
概况:红岩村地处南屏山麓,生态优良、风景优美,通过挖掘古柿文化、栽种甜脆柿、养殖生态土鸡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截至年底,全村引进优质甜脆柿0亩,成功举办柿子文化节,获得了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宜宾市旅游扶贫示范村、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等称号,并于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3A景区。
产业联系人:尹祖强
联系
江安镇红岩插旗山风光
编辑:小部
在*爱*、在*忧*、在*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江安县微*建